2024年10月15日下午,云南艺术学院亚洲国际纪录片研究中心成立仪式暨纪录片国际教学工作坊的活动在我院拉开帷幕,北京电影学院文学系孟中教授为我院师生带来了首讲——《纪录片的叙事方式》,本场讲座由张含副教授主持。
孟中教授自2000年至今,担任北京电影学院文学系电影剧作专业教师,同时兼任国家电影局院线电影评审专家、中宣部广电总局网络视听节目评审专家、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电影评委、中国儿童电影学会理事、中国影协编剧教育工作委员会副会长兼秘书长、中国影协儿童电影工作委员会秘书长、北京电影学院中国电影编剧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北京市广电局网络视听节目评审专家等。
孟中教授围绕纪录片的叙事方式展开讲授:一是纪录片创作理念的演变。纪录片最初的理念是强调记录功能,作者不参与影片、不干涉记录,追求真实记录。孟中教授指出摄影机介入生活可能带来的表演痕迹,并且提到近一年来纪录片领域出现了新的名词和观念,标志着新的创作理念阶段的到来。二是方面是纪录片的价值。孟中教授表明事件发生时传递现场声音是纪录片的重要价值。纪录片可以承载真实性和时代感,但不应局限于特定形式,接受各种形态的纪录片,反对胡乱兴起的新名词。三是纪录片的发展。现代纪录片不再固步自封于传统手法,而是接受多样化形式。孟中教授认为访谈在纪录片中越来越常见,因为口述历史记录了普通人的历史。但是,他对数字化或AI时代下纪录片的叙事功能表示质疑,认为AI在纪录片叙事领域的应用尚未建立学科基础。四是戏剧性是纪录片的核心。孟中教授强调纪录片的核心是戏剧性,而非简单的时代记录。他从哲学角度探讨了真实性的相对性,认为摄影机、讲述等因素都可能带来虚构成分,指出纪录片创作不应被形式所羁绊,而应关注能否引起观众关注。
讲座结束后,孟中教授还与现场师生进行了互动交流,认真细致地一一回答师生提出的问题,赢得了在场师生的热烈掌声和高度评价。
纪录片,作为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它记录着时代的变迁,承载着文化的传承,传递着人性的光辉。它跨越国界,沟通心灵,是连接不同文化和社会的桥梁。而亚洲,这片古老而又充满活力的土地,拥有着丰富多彩的文化遗产和多元共生的社会景象,为纪录片的创作提供了无尽的灵感和源泉。正是基于这样的背景,云南艺术学院举办的这次亚洲国际纪录片研究中心成立仪式暨纪录片国际教学工作坊系列活动,旨在汇聚国内外优秀的纪录片创作者、学者和行业精英,共同探索纪录片创作的新理念、新技术和新方法,推动亚洲纪录片事业的繁荣发展。云南艺术学院电影电视学院将藉此契机,加强纪录片领域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以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理解和尊重,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美好愿景。
图片:宋高裕 叶滨畅
资料收集:樊熙锦燕
文字:段芮
编辑:杨蕊
一审:张含
二审:王雯雯
终审:洪志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