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 辅助创作时代影视创作必备的基本功》 ——前沿影视技术研究与运用重点实验室系列讲座

发布时间:2025-05-28文章来源: 浏览次数:

2025年5月16日,云南艺术学院云南省高校前沿影视技术研究与运用重点实验室邀请北京电影学院文学系教授、中国电影评论学会副会长钟大丰开展讲座《AI 辅助创作时代影视创作必备的基本功》。此次讲座为2025年电影电视学院本硕博一体化建设、前沿影视技术研究与运用重点实验室专题讲座,聚焦于AI 辅助创作时代的数理逻辑思维、AI的底层逻辑与人类创作思维的辩证关系、角色边界,规则化分工与创造性劳动的博弈等方面展开,为影视学科、专业未来的建设提供了详实的、系统的方向及方案,并授权将讲座纳入《前沿影视技术研究与运用》动态课程之中。电影电视学院副院长,实验室负责人谢波主持讲座。

钟大丰教授于1985 年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部电影系硕士研究生毕业,为中国第一批电影专业硕士之一。自 1985 年起于北京电影学院文学系任教,长期深耕于中外电影史、影视传播理论、影视编剧等领域开展教学科研工作。曾担任北京电影学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文学系主任、国际交流学院院长;还曾任国际影视院校联合会执行委员、亚太分会主席等重要职务。主要著译有《中国电影史》《电影剧本写作基础》(编剧)、《惑学思影录》 (译著)等,并参与创作电视连续剧《非常公民》 。

钟大丰教授指出,在 AI 辅助创作时代,数理逻辑思维成为影视创作专业至关重要的基本功。AI 的底层逻辑建立在数理逻辑之上,深入理解这一点,有助于创作者更好地与 AI 协作。例如,在利用 AI 进行剧本创作时,创作者需要清晰地梳理故事结构、人物关系等逻辑要素,以便更精准地向 AI 传达创作意图,引导 AI 生成符合需求的内容。

钟大丰教授深入剖析了 AI 的底层逻辑与人类创作思维之间的关系。AI 基于大量数据进行学习和模式识别,能够快速生成内容,但缺乏人类独有的情感体验、创造力和批判性思维。而人类创作思维则充满了情感、想象力和对生活的独特感悟。在影视创作中,两者应相互补充。人类创作者利用自身的思维优势设定创作方向和主题,赋予作品灵魂,AI 则可在素材收集、情节优化等方面提供高效支持,提升创作效率。

钟教授还明确了 AI 在影视创作中的角色边界。在一些规则化、重复性的工作上,如影片剪辑中的素材筛选、特效制作中的部分流程等,AI 能够发挥强大的作用,进行精细化调整,大大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然而,在涉及创造性劳动,如故事创意的构思、角色性格的深度塑造、影片整体审美风格的把控等方面,人类创作者的判断力和审美能力依然无可替代。最终的审美定夺必须由人来完成,因为只有人类能够根据社会文化背景、情感共鸣因素,赋予作品独特的艺术价值。

最后,钟大丰教授就“AI会否取代编剧”“如何平衡技术学习与艺术表达”等问题进行深入解答,强调技术应服务于创意,并鼓励学生主动参与行业变革。现场讨论热烈,学生反馈讲座兼具前瞻性与实操性,为职业发展提供了清晰的方向指引。实验室将聘请钟大丰教授作为实验室课程建设教师、项目顾问。

图/文:魏馨蕊

关闭 打印责任编辑:杨力